恩戈洛-坎特、卢卡斯-托雷拉、弗雷德、阿兰-洛雷罗、迈克尔-塞里、马尔科-维拉蒂、梅萨-格维多、安东尼-贝尔萨德、圣地亚哥-卡塞雷斯、伊德里萨-盖耶、简-阿霍鲁……他们没有高大伟岸的身躯,却是豪门中场不可撼动的磐石。从安切洛蒂将皮尔洛改造为后置核心为起点,到瓜迪奥拉对控球与压迫战术的重塑与再造,再到坎特随莱斯特创造黑马奇迹,越来越多的矮个精灵出现在防线身前,或组织进攻、串联攻守,或扫荡拦截、往返覆盖,这些隐藏在中场深处的球员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引领战术潮流的革新。
以坎特为代表的小个后腰变得越来越受青睐
用跑动换空间,矮个中场引领潮流
历史上优秀的矮个后腰很多,其中的杰出代表包括克劳德-马克莱莱、迪迪埃-德尚、埃德加-戴维斯、毛罗-席尔瓦、延斯-杰里梅斯、邓加和格纳罗-加图索等人,从靠前位置转型而来的洛塔尔-马特乌斯、泽-罗伯托,也都是身材不高的场上“巨人”。从埃拉尼奥-埃雷拉发明链式防守和zona-mista布局,到恩斯特-哈佩尔和米歇尔斯主导全攻全守的压迫式打法,从上世纪90年代由意甲球队引领的功利主义风潮,再到本世纪初由瓜迪奥拉开启的tiki-taka时代,矮个后腰总能在各种战术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该群体中分化出不同类型在防守扫荡、中场组织和进攻推进方面具有优势。
现代足球对连续跑动和高速运动中的传接球能力要求很高,坐镇中场腹地的球员不但要拦截对手的进攻,还要面对复杂的形势快速完成思考和处理球。矮个球员普遍具备重心低、步频快、动作连接流畅、连续移动和接应能力强的特点,这些优势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应对复杂局面,在消弭防守隐患的同时完成由守到攻的衔接工作。至于矮个后腰在体格方面的劣势,不得不说他们赶上了好时候,传统中锋的式微导致多数球队开始减少边路传中,身材高大的中场球员也都十分注重脚下技术,传统足球的最后阵地英超在近年来因大陆教头和球员的涌入愈发西化,很多身高仅1米70的左右的球员占据了防线身前的战略要冲,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组织与防守一肩挑,两种类型相映生辉
矮个后腰一般分为组织型和拦截型两类,两种类型的球员有着泾渭分明的球风和任务,有个别的主帅会在中场同时使用这两种球员,以期达到风格互补的效果。以哈维、乔-阿伦、梅萨、维拉蒂和莱昂-布里顿为首的技术型球员,具备出色的护球、摆脱和分球能力,他们选择依靠技术和意识来弥补体格方面的不足,通过良好的预判和选位来完成抢断和拦截。就像传统后腰聚焦于球权转换阶段的技术处理一样,矮个组织者的足球理念也是超前的,他们相信“让对手无球可踢”就是最好的防守方式。
最有名的矮个中场无疑就是哈维&伊涅斯塔,但考虑到在他们身边的凯塔、亚亚-图雷和布斯克茨都是大块头,巴塞罗那中场组合的平均身高并不算特别夸张。矮个中场发展史上的极端案例,出自现任多特蒙德主帅法夫尔之手,瑞士主帅在执教尼斯期间将前任留下的“矮人中场”战略推向极致。简-塞里(1米68)和科泽洛(1米70)在普埃尔时期就已经是主力,前者被誉为非洲哈维,后者从业余联赛出发一路进阶为法甲欧战区球队的主力,法夫尔提携的是南帕利斯-门迪(1米69),这三名风格趋同的技术型球员撑起了尼斯的中场,令人称奇的是,他们的替补雷米-沃特(1米74)和波塞蒂(1米71)同样属于矮个中场序列。
尼斯的“矮人中场”在2015/16赛季大放异彩,使用矮个后腰支撑中场成为了法甲的风尚。然而,就在安东尼-贝尔萨德、圣地亚哥-卡塞雷斯和简-阿霍鲁等人纷纷落户豪门时,尼斯的矮人中场却已经分崩离析。南帕利斯-门迪出走莱斯特,科泽洛在上赛季冬窗加盟科隆,曾被巴塞罗那列为引援目标的塞里则成为了英超新贵富勒姆的座上宾。驾驭矮人中场并不容易,寻找特型球员再粘合成一个整体正是难上加难,在三名球员相继离队后,新帅维埃拉信任的是像他一样高大而犀利的中场球员,在其推出的全新中场组合中,只有老臣西普里安的身高稍逊(1米80),达尼洛和梅洛都是身高超过1米85的b2b球员。
中场指挥官的成才之路费时费力且淘汰率很高,大多数矮个后腰都只能选择用后天的努力去天赋的不足。坎特就是高级蓝领中的典范,阿兰、盖耶和弗雷德也属于此类,他们用不知疲倦的奔跑和逼抢、迅捷准确的抢断与拦截以及爆发力十足的推进出球维系着中场的运转,他们的数据不够出彩,也很难在各种评奖活动中获得足够的认可,但却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粘合剂。在今夏加盟阿森纳的托雷拉兼具两种矮个中场的优点,这位“能够参透多种战术理念”的乌拉圭中场或将成为了矮个中场的潮流引领者。
学习坎特好榜样,坎特二世不好找
在经典前腰&挑水工的组合解体之后,矮个后腰与高大进攻型中场的组合成为了常规配置。各支球队在挑选后腰时更加看重脚下技术和持续跑动的能力,基于攻守平衡和协作保护的战术需求,更多的中场突前球员被赋予了一定的身高和体格要求,这种错位式的中场组合是现代足球思维模式转变的产物。不过,由于高大球员普遍存在脚下速率较慢、破密防能力不济的弱点,他们需要相对繁冗的战术配置来扬长避短,博格巴、戈雷茨卡、米林科维奇、费莱尼和埃姆雷-詹等人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矮个后腰难以应付身材高大对手的冲击,弗雷德在做客布莱顿时的遭遇足以说明一切,即便是被称为当世最强后腰的坎特,此前也有被博格巴和万亚马对位“碾压”的经历。
坎特的成功引发了列强从法甲淘宝的热潮,但从法国人从卡昂发迹时算起至今已有四个赛季,并没有出现了所谓“坎特二世”。这一方面是因为坎特并不是一位只会奔跑和拦截的屠夫莽汉,他的视野、大局观和处理球能力都处于被严重低估的状态,寻找这样一位低调且全面的球员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就是坎特的独立作战能力很强,技术全面性和战术普适度也很不错,但终究不是一位可以在任何体系和配置中达到即插即用效果的球员。
从2015/16赛季的莱斯特奇迹开始,坎特一直保持着稳定而高效的发挥,他在近三个赛季中仅遭遇过两次麻烦:一是在对阵热刺和曼联的比赛中遭到了对手的针对性限制,波切蒂诺和穆里尼奥分别安排万亚马和博格巴“兑子”坎特,一举破坏了蓝军的神经中枢,法国国脚遭遇了和当年马克莱莱相似的待遇;二是在2016欧洲杯淘汰赛阶段失去了主力位置,彼时的法国队缺少能够在边路利用速度压制对手的球员,德尚希望双后腰能够承担起大范围转移调度和前插进攻的任务,博格巴和马图伊迪的组合能够满足需求。高卢军团的防线上抢力度有限,坎特的跟防能力和补位效率是世界级的,但其他中场球员如何为上抢的坎特补位却成为了困扰德尚的一道难题,他在4231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坎特能够像补丁程序一样随时填补中场的漏洞,孔蒂时代的切尔西并不主打高位逼抢,他在前场反抢时的主要任务不是断球,而是在球权交换的瞬间迅速锁定对手的持球人目标,干扰他的推进和分球,为后卫线的球员赢得更多的回防落位时间。当大部队落入低位防区之后,坎特的任务在防线外围追逐皮球,阻止对手从中路向禁区渗透,在肋部通道上设置路障。萨里的战术体系建立在高位压迫和非对称进攻的基础上,他要求坎特引领高位压迫,并完成一定比例的持球进攻。从实战效果来看,坎特适合作为双后腰(中前卫)之一执行覆盖、扫荡和衔接任务,在三中场体系中很容易陷入迷茫,法国人还需要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
在寻找“坎特二世”的过程中,很多球队都花了冤枉钱,财大气粗的英超球队尤其擅长“入坑”。法国人的前东家莱斯特引进了与坎特身形十分相似的南帕利斯-门迪,但他们很快发现这位替身是专攻传控的专家而非扫荡者,中场的失控成为了拉涅利下课的导火索之一;同期高价落户英超的还有盖耶,作为近三个赛季英超抢断次数最多的球员之一,塞内加尔人的短板在于防守时的预判和选位,体格偏瘦且重心控制能力一般,很容易被强壮的对手扛开,他的速度和爆发力似乎也不足以应付被晃过之后的危险局面。门迪和盖耶的上限不高,球迷们对曼联新援弗雷德有着更高的期待。作为不敌布莱顿一役中表现最差的球员之一,巴西人还需要时间来适应英超的节奏,克莱伯森的遭遇可谓前车之鉴,弗雷德必须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总结
现代体育的主旨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足球因参与人数较多而更具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各种类型的球员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高大球员在制空和对抗方面的价值是永恒不变的,矮个球员同样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在这个看重球员速度和跑动能力的时代,依然有很多球队秉承依靠高大球员建队的传统,普利斯时代的斯托克城和迪弗朗西斯科麾下的罗马都是闻名遐迩的巨人战阵,穆里尼奥更是打造出了国际米兰和曼联两支空中部队。越来越多的球队是在巨人阵和矮人中场之间寻求平衡,在组建中场时尽量做到风格混搭,以期实现技术层面的全覆盖,皇家马德里、曼联、利物浦和拜仁慕尼黑的三中场体系符合这一标准,包括巴塞罗那、巴黎圣日耳曼、罗马和阿森纳等队今夏的引援也体现出了类似的思路。